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会动态 
 
2008年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08-3-27 17:03:49浏览次数:1933次 
2008年2月13日
2008年的学会学术工作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遵照中国科协七大确立的工作方针,按照“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学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凸现创新、提升能力,夯实基础、注重实效,引领发展、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学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
  ——凸现创新、提升能力:就是要认真落实《中国科协关于加强学会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把“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创新人才”放在2008年学会学术工作的突出位置,以提升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服务能力为重点,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提倡理性怀疑和学术争鸣,鼓励探索、宽容失败,营造自由平等、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健全学术评价机制和学术规范,营造创新的环境,促进和谐学术生态建设,显彰学会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和作用。
  ——夯实基础、注重实效:就是要加强组织基础、理论基础和能力建设,提升学会工作者职业素养、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提高学会凝聚力。同时。加强项目实施与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力求实效。
  ——引领发展、重点突破:就是要根据科协和学会的特点,充分发扬优势,在推进学会改革和创新发展、推进学术交流机制创新、推进精品科技期刊建设、推进学会继续教育工作、推进学会科普工作等方面有新的进展。
 
  一、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关于加强学会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国学会创新与发展
  2008年的学会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关于加强学会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按照学会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基本定位,加强工作集成,以大联合、大协作的方式,努力实现学会工作与国家科技工作的有机结合、学会改革发展与服务社会的有机结合、学会组织建设与学术建设的有机结合,从优化学会发展政策环境、推进学会创新和发展、强化学会组织管理规范化等入手,培育学会创新与发展能力,促进学会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一)深入贯彻全国学会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国科协关于加强学会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措施
  全面推进全国学会办事机构与挂靠单位的合作共建工作。认真总结中国科协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建挂靠在中国科学院的40个全国学会办事机构的成功经验,有计划地全面推进挂靠在卫生部、农业部、建设部等有关部委(单位)的全国学会办事机构的合作共建工作,将促进学会发展能力提高与增强社团的社会服务功能结合起来,理顺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办事机构、挂靠单位的关系;明确各方职责,支持学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行业科技发展中发挥学术交流、同行评价、技术咨询的作用。同时,带动全国学会建立健全民主治理结构,推进办事机构职业化改革。
  继续推进全国学会创新发展试点工作。围绕《民政部、中国科协关于推进科技类学术团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在深化试点工作的同时,适当扩大试点面,加强项目集成,增强支持力度,发挥引领作用。深入对现有试点工作规律的总结,摸索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强交流和普及推广。
  (二)进一步推进全国学会组织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加强学会组织基础。以《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组织通则(试行)》为依据,细化全国学会登记管理审查工作的流程,制定学会组织工作指南;组织开展全国学会年检;加强全国学会换届审批,加强全国学会及其分支机构的审批、变更、退出工作的管理。
  从增强学会服务会员、服务社会的基础条件和能力出发,支持学会加强基础条件和信息化平台建设,择优支持一批全国学会改善基础条件,提升服务能力。继续推广中国科协个人会员登记号、中国科协个人会员登记管理系统。建设学会服务窗口。
  (三)深入开展科技社团政策和理论调研,加强交流和培训工作,提升学会干部队伍素质。根据推进全国学会工作的需要,组织学会及分支机构调研。编写《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发展报告》。组织召开第二届全国科技社团创新发展论坛;举办秘书长沙龙,加强学会工作的交流和讨论,总结经验,提高学会工作的质量。开展学会工作者培训,推动中外学会交流活动。
  (四)组织开展“会员日”活动,凝聚会员,扩展学会影响力。在中国科协建立50周年之际,发动全国学会,广泛组织开展学会“会员日”活动(中国科协的会员日拟设在每年11月的第三个周日),宣传学会,增强学会与会员、会员与会员、会员与社会之间的沟通,树立学会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发挥学会学术交流优势,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2008年的学术交流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关于加强学会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按照学会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基本定位,以营造创新环境为主线,以促进学科发展与原始创新为目标,按照“营造环境、鼓励创新,突出重点、搭建平台”的原则,创新学术交流理念、倡导学术争鸣、创新学术交流机制、培育学术活动能力、提高学术活动成效,培育精品,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一)开展学科发展与学科史的研究与发布。
  在2007年工作基础上,继续开展学科进展研究,组织启动一级学科的学科史研究,编写学科发展报告和学科发展史报告,召开学术建设发布会,面向科技界和社会发布。
  ——开展学科进展研究。重点选择30个前沿性学科和技术领域,在学科发展研究基础上,组织召开学科发展讨论会,对研究成果进行研讨和修改、补充、完善,提高研究水平,促进学科交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协调发展,促进同行认可。在研究和研讨基础上,编制31本(含综合卷)学科发展报告。每个学科发展报告公开出版分册,每册15万字左右。进一步发挥研究成果的作用,不断扩大影响。
  ——启动学科发展史研究工作。根据韩启德主席的指示,2008年启动学科发展史的研究编纂工作,拟在工作调研的基础上,组织2-3个条件比较成熟的一级学科首先开始,摸索经验;每个学科的发展史研究计划在2—3年完成;以采取项目资助的形式组织有关全国学会开展研究,以后陆续扩大学科发展史研究的学科数,拟在今后3年内全面启动此项工作。
  ——举办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拟在2009年的3月举行。
  (二)搭建学术交流活动平台,促进原始创新
  2008年的学术交流平台建设要充分发挥学术活动作为原始创新源头之一的作用,重点关注推进自主创新中的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的科学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紧迫性的技术问题,学科领域内的前沿课题,继续支持青年学术交流活动,支持学科交叉类学术会议,支持全国学会打造学术会议品牌。
  ——组织举办新观点新学说系列学术沙龙。沙龙采取领衔科学家主持、专家自由讨论质疑的形式,充分体现其“三倡导(倡导大胆创新,倡导交流互动,倡导争辩质疑)、四没有(没有门槛,没有权威,没有领导,没有框框)、五突出(主题新颖性、人员专业性、形式发散性、学科交叉性和成果科学性)、六自主(沙龙的议题、议程、会议形式、召开日期、会议地点和参会人员,都由领衔科学家自主确定)”的特点和“自由、平等、质疑”的良好氛围。2008年拟举办10期,按照“主题新颖性”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沙龙主题,并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审后确定入选项目。会议每期2天左右,对专家发言进行现场速录,会后公开出版文集,记录、保存、传播沙龙的学术观点。鼓励和择优支持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开展同类活动。
  ——组织举办青年科学家系列论坛。坚持服务国家科技目标、鼓励自由探索、突出自主创新的原则,重点围绕基础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等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以及与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大科技问题进行研讨,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青年科学家论坛突出青年人的特点,采取丰富、灵活多样的举办形式,在倡导学术民主和学术争鸣的基础上提倡举办形式的创新,广泛组织申报,扩大社会影响。2008年拟举办30期。
  同时,拟于7月举办一期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论坛。选择有共性、两岸科技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研讨,学术研讨后安排台湾的代表实地考察。
  ——组织举办综合交叉性学术会议。支持多个全国学会联合举办的综合交叉类学术会议,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支持全国学会打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学术品牌。2008年拟开展10项左右。
  ——组织开展在线学术交流活动。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利用信息科学技术,鼓励学会开辟在线学术交流,促进学术信息的快速流动和资源共享,推动学术交流形式的现代化。2008年拟先试点,支持2-3个全国学会作为在线学术交流试点单位。
  ——支持前沿高端学术交流活动。围绕营造创新环境的目标,引导全国学会塑造学术会议品牌,提高学术会议成效,服务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2008年拟按照“依靠专家、择优支持、突出重点、促进发展”的评审原则择优支持全国学会的学术交流活动。优先支持原始创新的学术交流活动,择优支持前沿性学术交流活动,重点支持国家优先发展的科技领域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紧密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持续支持基础性学术交流活动。酌情资助在科学前沿领域有研究、有见解的一线科技工作者组织的小型学术会议。
  (三)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基础建设,培养举荐学术人才
  加强学术交流工作调研,培养学术交流组织队伍,促进学术交流工作的理论、机制和方式创新,提高学术交流组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成效。
  拟采取面向社会招标的形式,开展“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等课题研究;在调研基础上,以“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为主题,举办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
  为进一步提高学术交流质量和效益,拟举办学术交流质量研讨会,对提高学术交流质量进行专题研讨。
  继续做好举荐创新群体的工作。
 
  三、深入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提高科技期刊质量和水平
  2008年科技期刊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关于加强学会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以建立高素质期刊人才队伍、提高刊载论文水平、提升编辑出版质量、扩大同行认可度等为重点,加强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扩大科技期刊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培育在行业和专业领域内有良好声誉的精品学术期刊。
  (一)继续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
  2008年在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中,拟按照“突出目标,重点支持,动态管理,竞争发展”的原则,继续围绕“打造国际化科技期刊、培育国内精品科技期刊”的战略目标,重点资助培育100种学术期刊。设立三类资助项目:
  ——A类:培育国际知名期刊。重点支持培育一批国际化程度较高、有较好的国际影响,被SCI、EI、CA等主要国际性检索系统收录并具有一定国际化基础、在一定范围内被国际同行认可的科技期刊和我国部分优势学科、重点学科、民族特色科技期刊,使其逐步成长为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国内知名科技期刊。资助5项。
  ——B类:培育国内领衔期刊。重点支持培育一批学术质量较高、被国内或国际本学科领域科技工作者广泛认可并在国内优势学科、重点学科中综合评价指标居前的科技期刊以及部分学术水平较高、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科技期刊,使之逐步成为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反映我国的科技进步和学科创新,在国内具有领衔地位的期刊精品。资助40项。
  ——C类:培育后备期刊。重点支持培育一批在相关学科领域,特别是我国优势学科、重点学科、民族特色学科中具有学科或专业领域代表性的科技期刊,使其进一步成长为精品科技期刊队伍的后备力量。资助55项。
  (二)继续实施科技期刊国际推广计划
  扩大与相关国际科技期刊机构的交流和合作关系,搭建科技期刊的国际交流平台;引入国际科技期刊界的先进理念和经验,逐步实现期刊编辑、出版的标准化、国际化;向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推介部分高水平科技期刊;组织全国学会参加科技期刊的国际展会,进一步扩大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认知度。
  (三)加强科技期刊基础能力建设
  ——编制《2008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围绕《2008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编制,组织开展学会办刊体制和运行机制等3-4项调研和专项课题研究。
  ——开展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活动。建立科学技术原创成果与传媒的沟通机制,促进公众对最新科学技术成果的了解和理解。
  ——举办2008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
  ——开展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
  ——举办科技期刊从业人员岗位培训班。
  ——中国科协系统期刊出版日常监督与管理。
 
  四、办好2008中国科协年会,进一步提高年会实效
  2008中国科协年会,将在往届年会工作基础上,按照“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方针,根据年会“大科普、学科交叉、为举办地服务”的定位,搭建三个平台(科普活动、学术交流、专家论坛),服务于三个对象(为公众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服务),办成更加有广泛影响,更加得到科技界认可、公众认可、举办地党和政府认可的科技盛会。
  (一)年会主要改进
  2008中国科协年会拟于2008年9月17-19日在郑州举办。大会开幕式暨报告会安排1天;主会场不设主席台,中午采取会间茶点方式,主屏采取四机双拼双叠投影。大会报告会安排6位报告人。同时,举办分会场学术交流、科普活动、专题论坛等活动。
  年会将进一步强调学术交流的学科交叉,扩大学科交叉力度,吸纳基础学科参加,开展学际间交叉;进一步拓宽内涵,使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为多样化,面向社会和国际开放,广泛吸收公众参与,提高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为举办地服务的实效,面向举办地需要解决关键性的难点热点问题,
  2008年拟将年会分会场作为重点关注年,将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切实提高分会场活动的质量和成效。
  第一,增加分会场组织形式的多元性、多样性,继续设立国际分会场、沙龙等,设立新闻媒体专题分会场,针对科协工作者需求设计分会场的活动,
  第二,要拓展分会场学术交流的选题范围,改善学术交流内容结构。针对分会场学术交流服务的对象,大幅度增加学科交叉层面学术选题比重(2/3),充分吸纳基础学科的学者参会;把学科交叉性学术选题纳入年会分会场学术交流常设内容。
  第三,丰富分会场学术交流的形式,鼓励分会场交流形式的多元性、多样性。继续设立国际分会场、沙龙等,设立新闻媒体专题分会场,完善科协工作者分会场活动;妥善处理分会场学术交流的集中与分散的关系。
  第四,加强顶层设计。要发挥科学家,特别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年轻科学家的作用,请一线科学家主导分会场学术交流。明确分会场的责任,要求责任人要在会后提炼出若干科学问题,进行追踪问效。以搭建学术平台为主,充分发挥青年学术委员会的作用,青年参加,老科学家点评。
  (二)年会会务工作
  在运行上,认真落实年会管理实施办法,组织编写年会工作手册,进一步规范年会操作层面的各项具体事项和规程。做好年会与科普日时间协调。进一步转移年会办公室工作平台。完善年会届次传递制度,延长年会筹备周期。
 
  五、大力加强学会科普能力建设,发挥学会科普作用
  2008年的学会科普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关于加强学会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围绕中国科协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工作部署,深入调研,加强指导,提高项目支持力度,组织全国学会承担和完成好相关的科普任务,推进学会科普能力建设,以适应学会发展和科普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深入开展全国学会科普工作调研,开展学会科普工作研讨
  对全国学会的科普状况及对策进行深入调研,召开全国学会科普工作研讨会。重点研究解决全国学会科普工作的具体问题,加强指导, 促进全国学会的科普工作。
  (二)建立全国学会科普项目资助体系,择优资助全国学会科普活动
  根据学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学会开展科普活动的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学会科普工作部署。以项目的方式,发挥学会优势和特点,支持学会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以科普产品原创为重点,大力开发科普资源;组织全国学会参与中国科技馆新馆展品设计研制;围绕重大科技事件和重要科技人物等开展科普宣教活动;针对重大、突发的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开展针对性的科普活动;结合学会自身特点,开展的特色科技传播、科普活动等。
  (三)促进学会科普能力建设,提高科普成效
  促进学会建立健全科普组织及其工作机构,培育学会科普工作队伍。开展科普工作交流和工作培训,提高学会科普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
 
  六、大力加强继续教育工作,提升学会为科技工作者专业发展服务的能力
  2008年的继续教育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关于加强学会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以促进会员的学术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创新继续教育工作模式为手段,推进继续教育工作与创新方法培训、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专业技术资格认证试点、工程师国际(双边、多边)互认,以及会员择业援助服务等有机结合,明确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定位,合理配置继续教育资源,推动学会继续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重塑学会继续教育工作的地位。
  (一)召开中国科协继续教育工作会议
  在继续开展工作调查研究基础上,拟在2008年第二季度召开中国科协继续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中国科协关于加强继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中国科协及其所属学会继续教育的目标任务,指导继续教育工作,推进继续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二)组织高端教育培训
  针对我国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支持全国学会邀请国内外学科发展前沿专家,开展专题培训活动。
  (三)加强继续教育能力建设
  支持学会继续参与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简称653工程)》,扩大学会参与领域;组织学会积极参与企业创新方法培训,提供培训资源;面向重点学科领域和中西部地区,开展学术技能和科普技能方面的继续教育活动;鼓励全国学会发挥自身行业优势,开展特色继续教育活动。开展继续教育理论研究;支持继续教育师资、教材建设;组织开展全国学会继续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对继续教育项目的策划、管理能力。
  (四)推进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
  ——继续推进专业技术资格认证试点。整合科协系统内部资源,规范试点学会认证工作。力争将部分全国学会的专业技术试点工作纳入到全国工程师制度改革试点体系。积极推进试点学会与国外相关组织建立互认关系。
开展专业技术资格认证专业人员培训。针对目前认证工作存在的问题,邀请有关国际组织和香港工程师学会培训试点学会从事认证工作的人员,系统提高认证专业能力。
  ——做好加入“华盛顿协议”准备工作。按照华盛顿协议要求,完善加入“华盛顿协议”的申请文件。加强与华盛顿协议及其成员组织的联系,密切关注其它工程教育互认体系以及工程师互认体系。配合国际部开展认证工作国际交流。
  ——配合全国工程师制度改革协调小组工作。配合工程教育组,组织协调有关全国学会参与对大学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协调教育部并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全国学会承担试点工作组秘书处的职能。配合和积极组织全国学会专家参与中国工程院制度研究工作组的工作。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2008年2月13日
 
 
 >>>相关链接
 
(C) 2008 扬州市电工技术学会 版权所有 管理入口 苏ICP备08018948号
地址:扬州市华扬西路196号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知行楼N530 邮编:225127
电话:0514-87098503 传真:0514-87098503 Email:yzes@yzes.org 邮箱登录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3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