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会动态 
 
扬州市电工技术学会举办“太阳能光伏技术发展论坛”
发布时间:2009-4-28 17:31:18浏览次数:2573次 
    扬州市电工技术学会围绕市政府 “烟花三月”节的主题--“科技创新、产业合作”,继24日在怡园饭店成功举办“2009中国•扬州国际电工设备及仪器仪表展览会”之后,于4月28日举办“太阳能光伏技术发展论坛”,学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太阳能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东南大学中材天成太阳能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市科协主席张耀明院士围绕太阳能光伏技术作科技创新报告会。会议由扬州大学副校长胡效亚主持。市领导孙玉坤副市长、市政府相关部门、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化工园区管委会负责人,驻扬高校、科研院所负责人及科技处长,扬州市30多家光伏企业负责人,扬州大学有关专业学生,共300多人在扬州大学江阳路南校区科技报告厅聆听了张耀明院士所做的“打造未来阳光三峡”专题报告。
    胡效亚副校长首先代表学会挂靠单位对张院士光临扬州大学表示热烈的欢迎,介绍了扬州大学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推动新能源发展方面所开展产学研情况。并简要介绍了张院士带领团队在太阳能热发电聚光集热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率先在南京江宁经济开发区建成国内首座70kW 太阳能热发电示范工程,并成功并网发电,走出了我国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究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揭开了我国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究全新的一页。据悉,目前我国的太阳能利用技术不断取得进展和重大突破,这些技术主要集中在直接的太阳光采集照明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和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等几个方面。其中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是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商业化程度最高、推广应用最普遍的技术之一,主要指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发电、太阳能空调调温、太阳房等几个方面。
    报告会上,张耀明院士从严峻的能源与环境形势方面以大量详实的数据、渊博的知识和生动的语言阐述了以科技为动力推动能源革命,走持续发展之路,对保护环境、国家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张院士特别指出,我国属太阳能丰富的国家之一,太阳能辐射总量在3.3×103~8.4×106千焦耳/平方米·年之间,全国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陆地面积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2.4×104亿吨标准煤,约等于上万个三峡工程发电量的总和。他认为,如果能够将这些太阳能有效利用,对于缓解我国的能源问题、减少向大气中排放的CO2、保护生态环境、保证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的持续稳定供应等都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尤其是未来前景广阔的阳光经济,将引发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全面发展,催生阳光时代的到来。
     张院士介绍,我国开发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展了应用性基础试验研究,在天津、上海、北京分别建造了一些热发电模拟试验装置及单元性试验研究,但由于工艺、材料、部件及相关技术未得到根本解决以及经费不足,项目先后停止和下马。国家“八五”计划安排了小型部件和材料的攻关项目,但还没有试验样机,与国外差距很大。80年代以来,美、意、俄、澳等国相继建立起不同形式的示范装置,先后建成的各有特色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试验电站,经过几年的试验运行,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力促进了热发电技术的发展。现有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大致有三类:槽式线聚焦系统、碟式系统和塔式系统。塔式系统具有规模大、热损耗小、聚光比和温度较高等特点,是发电成本最低的一种,当其规模达到10~20兆瓦时,其成本为0.9美元~2.4美元/峰瓦。我国已具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最新定日镜单元技术。随着定日镜、高温太阳能集热器这些关键技术方案的解决,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有望走出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他认为,“大力发展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将会给我国紧张的能源问题带来革命性的解决方案。”在未来20年内,利用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造出阳光“三峡”电站将不会是梦想。
    张院士说,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毕竟是一项涉及多项新材料、新工艺、技术高度集成化、投资巨大的项目,靠某个企业或某个地方政府投入来研究是不可能的。他建议在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下,国内相关大学和科研院所联合起来,共同研究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建造出数十兆瓦级热发电示范装置,为太阳能发电走向实用化发挥作用。
    报告结束后,张院士还热情耐心地回答了现场师生的提问,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效果,参会师生受到了很好的启发和教育。
 
 
 >>>相关链接
 
(C) 2008 扬州市电工技术学会 版权所有 管理入口 苏ICP备08018948号
地址:扬州市华扬西路196号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知行楼N530 邮编:225127
电话:0514-87098503 传真:0514-87098503 Email:yzes@yzes.org 邮箱登录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3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