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中国制造业如何“绿色”、“智能”发展?
发布时间:2012-3-7 22:07:53浏览次数:4522次 
[主持人]:今天的节目到此结束,非常感谢两位老师,也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14:04]

[主持人]:非常感谢两位老师。各位网友,刚才因为时间有限没有展开讲的内容,大家可以看一下两位老师编的《中国至2050年先进制造科技发展路线图》,这里面有更加详细的内容介绍。  [14:04]

[张懿]:对,二次资源的循环利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绿色化议题,今天没有完全展开,包括金属废料、生物质废料,电子垃圾等等,我们都能够有全面的回收利用的新技术,来解决资源再生问题。  [14:03]

[ 主持人]:张老师我理解您的意思,是不是以后我们所有的垃圾其实还是可以用的。  [14:03]

[张懿]:制造业会成为一个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一体化的闭合循环,90%的原材料、部件可回收再生,实现真正的循环型的社会,因为我们现在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环境污染,一个是资源枯竭,如果资源使用了以后,不能完全或者绝大部分的进行循环利用,这个社会发展还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我们的愿景是,使得物资能量在流动和利用的过程当中,它的耗散降低到极限的程度。譬如一个汽车厂,它的动脉和静脉是一体化的,这个汽车从原料到整个汽车的加工制作过程,一直到完成了使用功能以后,怎么样去拆解,怎么样进行重新的再制造,把废料利用了再制造,只有熟悉原来生产过程的系统最熟悉回收、再循环的技术,就变成动脉和静脉产业组成了一体化的集成系统,这样就构建一个制造业总体上的资源循环、无废料加工的和谐社会的图景。  [14:03]

[王天然]:我想在未来的5年到10年的过程当中,由于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比如无线传感网络的发展等等,现有的制造技术会得益于泛在感知,到20年以后,更加和谐的制造体系会诞生,那时候我们国家的制造业水平,不敢说是世界上最强的,但肯定比现在有大幅度提高。  [14:03]

[主持人]:在节目最后,我也希望两位老师给我们讲讲愿景,比如我们10年、20年之后,或者30年、50年之后,我们的国家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国家的制造业会是个什么样子?  [14:02]

[张懿]:绿色制造,中科院从现在到2020、到2030、到2050,都提出了具体的节点目标,包括我们的过程制造业和离散制造业。关键是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环境影响大幅度下降,科学量化指标。到2050年,消除整个制造业的化学风险,加工原料损失减少90%以上,实现废弃物零排放,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同时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CHO资源利用可增加50%,达到生产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和谐,我们进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这个节点目标,我们觉得有技术保障能够实现。  [14:02]

[王天然]: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内容比较宽的技术领域,对制造业的重要性,进而对国家的重要性,大家都充分认识,因此很多人都讨论过先进制造技术究竟怎么发展,讨论很多了,也造成了很多共识。比如先进制造技术肯定要和其它学科的新技术相结合,比如材料,新材料出来以后,不仅对产品,可能对装备本身都发生性质上的改变。比如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已经对传统制造业有很大促进作用,将来还会有更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提出来多项技术融合化、全球化等等。但是,我们讨论下来,觉得绿色和智能这两个方向是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两个主流,智能技术之所以成为主流,就是它使生产设备不仅能提高效率,而且由于采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不断提升,使我们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管理都能够高效运转起来,使得人在生产过程当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主动作用,这样使生产又发展,又能跟人和谐。绿色,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领域,我们把它起名叫与环境和谐的绿色制造。  [14:02]

[主持人]:张老师提的这个问题非常艰巨。两位老师,中科院作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智囊在国家科技战略制定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旁边有一本书是由两位老师主编的,请两位老师给各位网友说一说这一本书的要点。  [14:02]

[张懿]:但是,具体的把握上,那就需要我们相应的科学的管理和科技管理部门的正确判断。因为具体项目的筛选有相当专业领域的技术内涵,这个选择和我们的科学管理,如何发挥专家的作用和企业与科技人员有机组合,科学判断策划是关键,我们国家除了宏观的战略性的科技发展方向研究之外,还应该针对国家的技术需求,把综合性的人才组成专家思想库,来进行具体的策划实施,这是相当艰巨的。就我的一些理解,现在这方面的准备还没有完全到位,这样可能会影响我们一些重大方向性的科技计划的实施效果。  [14:02]

[张懿]:关于绿色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实际上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而且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里,我们也参与过部分领域规划制定的前期工作,包括国家的“十二五”科技规划,都把制造业的绿色化、信息化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列入到科技发展的内容里面,从国家的科技计划中,已经明显反映出国家导向,而且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工信部也都在强化企业的产业结构转型,重点去支持一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环境友好技术,国家发改委也给予很多企业这类项目的支持。应该说,国家在资金投入方面,确实在总体方向上,已经做了这样的策划和部署。  [14:01]

[王天然]:像我们国家现在做的这样,因为我们国家不可能所有行业都齐步走做起来,虽然我们国家有钱了,但是还没有那么多钱,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重大领域当中,首先要解决我们所需要的关键技术。第二,要花大力气鼓励创新。还有,支持产学研结合的建立,怎么形成一个持久的,能够科研和生产密切结合的体系,在这方面花比较持久的功夫。  [14:01]

[主持人]:两位老师能不能对这些政策提一些您的建议,比如说在哪些方面我们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或者在哪些方面使制度更加完善?  [14:01]

[王天然]:我想即使在总书记在两院报告之前,中央很多政策对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包括绿色制造,都是很重视的。因为不仅仅是在宣传上让大家重视这个问题,而且也有很多国家支持的项目,比如科技重大专项里面支持高档数控机床,它是支持一种装备,实际上也是支持机床向这个方向去发展。胡总书记讲话之后,我相信以后更加重视。总的来讲,这个领域一向是被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的,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很重要,问题是怎么把它做的更好。  [14:01]

[主持人]:希望我们的科研人员急国家之所急,抱成团才能解决大问题。两位老师如何看待中央政策对两位各自领域的推动作用呢?  [14:00]

[张懿]:注重原始性创新和集成创新,是我们科学院的办院方针,要解决国家制造业绿色化升级的重大问题,必须形成研究团队的合作精神,大家协同形成合力才能够做比较大的项目,最后能够推向产业化的应用。如果仅仅很少的人做零星的研究,很难达到解决国家急需重大问题的目标,我们科研人员应该向这个方向不断努力,追求。  [14:00]

[张懿]:对于一个科研人员,首先要面向国家需求,要急国家之所急,今年胡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讲话提出来的第一条重大任务是研发资源能源利用技术,要绿色化。金融危机以后,各个国家都在寻求绿色发展,我们国家在绿色发展进程当中,首先要解决的重大任务是加强对我们国家资源能源利用技术的研发,这对我们13亿人口的大国,对我们国家工业的发展现状的应对是非常确切的。第二是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一个科研人员只有把他的研究方向瞄准国家的急切需求,才能够找到落脚点,才能够找到动力。所以,我想结合绿色制造,传统产业绿色化的升级换代,谈加强原始性创新的研究,我刚才已经讲了,关于绿色发展途径,毕竟世界各个国家起步的时间不是距离太长,我们针对自己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能源特点,有这样一个原始性创新的空间,开发相关的绿色制造、资源能源的高效、清洁、循环利用技术,来解决国家的资源环境瓶颈问题。  [14:00]

[王天然]:是的。所有领域都做到不容易,我们国家工业水平比起发达国家来还很落后,但也不是像30年前差那么多,因此应该做一些原创的东西,原创并不单单是发明新原理,比如U盘,听说是中国人发明的,U盘并不是什么新原理,就是用闪存做出来的东西,这方面的东西我们多一些也很了不起。  [14:00]

[主持人]:其实还是我们自己的学术习惯上从根上和想法上做创新。  [14:00]

[王天然]:我觉得,科技界要特别注重创新,对于创新,大家都很重视,响应总书记提出来的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但我们在创新过程当中有个问题需要特别克服,我把它叫做克服跟仿文化,我们科研人员选题常常看国际上在干什么事情,企业要造一个设备,常常要看外国人同样的东西,然后就去仿,跟和仿不是错误,我不是否认跟和仿。但是,我们做研究,或者我们做设备,变成就是这么一种做法,形成习惯了,形成文化了,就是问题了,就会影响我们国家的创新。我觉得现在要注意破解跟仿文化,只有自己知道应该怎么做,才能迎头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技术。  [13:59]

[主持人]:我理解张老师的意思,希望中国的企业家更有眼光一些,更有魄力一些,对中国和国外的技术,不要两个标准,两张皮。作为我们科技界自己呢?  [13:54]

[张懿]:中国一些企业对于研究单位成果的审查和考验是非常严格的,我自身有典型经历,远远不是国外大学的一个想法就能够交给一个企业演变成技术的过程,因为中国的一些企业买国外的技术可以没有太多的犹豫,很快可以拍定,而且投入资金量是很大的。但是,对国内的原创型技术,他们审查绝对不是在你的实验室阶段,科研人员要到现场直接去参加长期的工业试验,包括设计、设备选型、安装调试、开车、培训等等,而且要做到核心技术他们认为没有问题了,还要花很长的时间考察经济效益稳定性,在经费投入很少的困难条件下,技术审定程序复杂,对我们的要求非常高,这样就使得中国的科研人员产业化的步子非常之艰难。所以,我在这里也呼吁中国的企业,在主体核心技术能够有了明确判断以后,企业应该有这个魄力,积极和科研院所接轨,能够以企业创新为主完成产业化的进程,加速这个进程,这对技术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13:54]

[王天然]:因为国外的生产水平比我们高,他们的企业对大学还是很感兴趣的,企业都在名大学周围布点,看大学有什么新东西了,因为跟他企业将来发展的竞争力是有关的。我们国家将来肯定也一样,要走这样的路,因为企业的发展要依靠科技。  [13:53]

[主持人]:国外有很好的例子,他们的大学和企业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13:53]

[王天然]:我希望企业、研究所、大学能够长期的在一起磨合,现在有时候为了一个项目短时间合作,这件事情做完了以后就各奔东西,需要了又来,一个技术进步不是做一年就彻底解决了,特别是我们跟世界上有一定的差距,也不是通过一个项目就赶上世界水平了,能够长期合作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13:52]

[主持人]:两位老师能不能对我们企业提出一些希望,呼吁企业或者企业的领军人物以后多用自己的技术,我们的科技界人以后往哪个方向发展?  [13:49]

[张懿]:另外,在人才方面,我们国家实施“百人计划”、“千人计划”,我们讲制造业,偏重于工程技术,应该说我们国家目前经济最急需的是工程技术界的人才,不仅仅是在某一个科学领域的很窄的范围,钻的非常深的基础研究方面,而是涉及到相对比较综合集成性的工程技术,他掌握国外目前在生产上正在采用的核心技术,到我们国家能很快进入产业化,当然,绿色化技术全球受益。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的引进是非常关键的。对国内自己培养的人才要善于识别和使用,这也是很重要的。  [13:49]

[张懿]:还有,绿色化不仅仅创造经济效益,更加注重社会环境生态效益,企业家要有长远的战略性眼光和社会责任感。当然,一个好的技术,作为我们科研人员来讲,也要考虑到企业要从这个项目里,既拿到经济效益也拿到环境效益,经济和环境效益并重,同步发展。但是,作为企业,怎么处理好环境效益和投入的关系,这也是一个企业迟疑的原因。  [13:48]

[王天然]:我们的成果进入企业大概有两条路,一条路是研究了成果帮助企业提高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另外一条路是引导、引领,或者催生新的产业。第一个方面跟企业密切相关,第二方面跟已经有投资能力的企业有关,他们还都是有积极性的。现在有的问题是,如果我们要研究一些东西来取代现在从国外进口的设备或部件,这当中需要磨合,因为我们新研制出来的东西,还是有这样那样问题的,有个与生产磨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很可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13:47]

[主持人]:刚才两位老师给我们举了研究成果比较好的方面,但这些成果为什么不能很快的进入企业呢?企业还是有这方面的担心,是吗?  [13:44]

[王天然]:不能说重设备不重人才,现在有个问题是客观现实的,我们现在很多东西落后于发达国家,它的东西拿来用,人家是已经比较成熟的产品了,用起来比较顺手,而我们的东西可能是刚研制成功的,刚研制成功的肯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发达国家一个新产品出来也是一样的,也要在生产过程当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企业面临这样的情况,又在严峻的市场竞争当中,有的时候就不愿意冒风险,因此,我们就得靠国家的一些政策支持一下,有些企业还是愿意干这些事,因此我们的很多新技术得以在企业用。  [13:44]

[主持人]:其实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国内的企业眼光比较短浅,宁愿从国外引进技术或者设备,也不愿意自己去培养创新的人才,现在国内也有这方面的误区,重设备不重人才,两位老师对这个问题有没有什么看法?  [13:44]

[张懿]:应该说总的还是向好的方向发展。  [13:43]

[王天然]:我觉得从改革开放以来,科技体制改革一直在进行,一直企图解决科研和经济能够更密切结合的问题,当然你要回头看改革开放以前,有相当大的进步。当然现在还有很多问题,现在,国家提出来要建立以企业为基础,“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创新体系,这还在建立过程当中。从目前我们国家的项目看来,都是按照这个路子在做,我想这样可以使得问题能够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状态会逐渐变得好,结合更紧密。我们的路线图主要是从技术角度考虑的,我们估计到2020年对外的依存度就可以下降20个百分点。发展过程当中会有些问题,但是发现问题不断去解决,会慢慢把事情变好。  [13:42]

[张懿]:我们中科院提倡原始创新,现在对于制造业,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或者说技术的绿色化升级,我们要重点研究原创型的新技术,这在技术上应该说还是存在一定风险,这就需要企业有战略眼光和风险意识,有一定的前期投入,并且有技术力量和研究单位组合,实现上下游的衔接。而我们国家产学研衔接的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讲,即使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对创新的科技投入显然占GDP的比重很小和国家需求、科技成果专业化的要求比例是很低的,有的企业习惯于购买国外技术,甚至不安排国内科技研发基金,它着重在短期效益,而对于战略性的高技术,在投入的风险创新意识很少,他觉得行业技术的更新换代让他去承担风险压力太大,他宁可去选择有短期经济效益的项目,能够直接增加GDP。显然原创型的高技术产业化在社会上推进是有难度的。这方面国家也给予了科技支持和导向,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力度,才能促进产学研结合的进程。  [13:41]

[主持人]:两位老师说的非常振奋人心。制造业对产业升级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应对呢?  [13:40]

[张懿]:提高传统行业的绿色化不仅紧迫,而且我们国家的科研人员也做了实实在在的工作,就局部来讲,我们可以说是有一些国际领先的成果。还有我国特色矿产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煤的清洁利用、生物炼制、可再生能源,从战略上都是有很高价值的,现在也接近产业化示范的程度,应该说是很有前景的。  [13:40]

[张懿]:举一个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技术的例子,因为这些行业在国内外都没有很好的解决,是一个资源环境难题,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又不好大量进口这类的产品来满足国内的需求,这些行业还要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里面存在,譬如中科院的原创性铬化工清洁生产技术,现在已经由传统过程的资源回收率从75%提高到98%的水平,源头减废,技术上已经解决了,但是大规模产业化还有一个过程。  [13:36]

[张懿]:我补充一个我自己所熟悉的,制造业在其他国家,也有一些行业的污染问题,他们实际上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但是发达国家采用产业转移的方式,把一些相对来说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行业,在世界产业转移的过程当中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我们一方面要在技术上积极应对,另外,在产业转移的过程当中,对项目也要很好的进行选择。比如,现在在我们国内很多地区工业园区,对于产业的准入门槛都提高了标准。  [13:35]

[王天然]:制造业很宽了,我们国家按产品产量说,有将近200项产品达到世界第一的水平,其中也有一些东西是世界上比较好的,但是我一下子都数不出来。像我国研发的水下机器人,被认为当时世界最好的水平。最近我们国家又研究出来载人潜器,也是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  [13:35]

[主持人]:两位老师能不能跟网友们说一说在你们各自的领域当中,最高的科研成果是什么样的水平?  [13:35]

[王天然]:现在我们国家技术对外依存度大,占50%,而发达国家低于10%,大概6%、7%的样子,我们到2020年的时候,使我们的对外依存度降低到30%,这个目标通过共同的努力还是可以实现的。  [13:34]

[王天然]:制造业涵盖的行业比较宽,各个行业差异也比较大,总体来讲,我首先关心那些对国民经济起关键作用的领域,比如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一个基础,是生产制造设备的,现在国家也是在花比较大的力气,动用我们的科技力量对装备制造业的水平进行提升。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还是有一定优势的,特别像胡主席说我们国家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我们不太可能一下子把所有领域的局面一起改观,但是我们可以先易后难的解决我们国家若干的问题。我们在未来10年之内,我们国家的制造业技术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13:34]

[主持人]:张老师在介绍绿色领域的时候,给我们重点指出了哪几个行业,可能是我们今后重点发展的方向,而且还跟我们说了,我们目前还有一些自己的优势,在智能化方面,我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我们的优势重点体现在哪几个行业?  [13:30]

[张懿]:包括在资源利用的绿色过程工程,绿色化学化工、绿色能源等方面,我们中科院起步较早,做了很多前瞻性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正在向产业化过渡,相信对我们国家传统产业绿色化的升级有一定引领作用,只要我们把产学研的机制能够理顺,对国家制造业绿色化的更新换代有相当的作用。从国家科技部、环保部,特别是我们中国科学院把绿色发展、绿色技术作为前瞻性的方向进行部署,我们在绿色化学、化工、生化技术方面很多成果,可以把它应用到传统产业的绿色化升级。比如我刚才讲的矿产资源,我们现在和国外的差距是资源的利用率低、能耗高、产品附加值低、三废排放大,但有些技术替代国外也没有解决,如果我们在绿色技术方面能够大幅度提高复杂资源的资源利用率,从源头消减废物产生,我们甚至可以超越发达国家已有技术,关键是创新。再比如有些废弃的资源,工业三废的资源化,生物质,二氧化碳、甲烷等碳一资源的利用,新技术把它代替石油来加工成系列的化学品,我们中科院很重视开发战略性绿色新技术。  [13:30]

[张懿]:从制造业的绿色化升级方面来说,我们在世界的绿色经济总体技术竞争当中,既存在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机遇,因为绿色化毕竟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像环境污染和资源的逐渐枯竭,这是全人类面临的共性问题,一些绿色的科学技术,在一些国家也是近年才起步的,应该说我们还有相当大的机遇。譬如,我自己比较熟悉的过程制造业,资源转化为产品的过程当中,往往伴随化学的和生物的转化,从基础科学开始一直到工艺、技术、系统,研究和传统过程完全不同的,立足于环境导向的多目标优化,应该说我们的起步也并不算很晚。  [13:28]

[王天然]:我体会紧迫性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我们已经是一个制造大国,我们不能老是制造大国,又是制造弱国,不能满足于这样一个状态。第二、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技术引进和设备引进,对我们国家企业的技术进步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个不能永远走下去,因为你的技术水平跟人家越来越近的时候,不可能他把他的最先进的技术让给你,所以必须靠我们自己来发展我们的制造业。第三、由于现在国际上对低碳经济呼声非常高,这对我们国家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机遇是发展自己的先进技术,通过解决技术问题来解决我们的降耗、减排方面的问题。第四、我们国家现在处在一个新的技术诞生的关键时期,很多新的技术刚刚兴起,现在我们国家也在讨论新型的产业,我们能够抓住机遇迎头赶上,使我们国家经济在质量上能够更上一层楼。所以,总书记特别强调,现在应该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技术。  [13:26]

[主持人]:尖端技术的缺失,像两位老师说的我们和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创新常常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胡总书记也在第一句话提出了这个迫切性。请两位老师谈一谈我们的紧迫形势,我们国家在绿色和智能方面有没有什么优势?我们面临的更大危机是什么?紧迫性在哪里?  [13:24]

[张懿]:这样必然增加我们整个国家生态环境的负载,影响我国绿色化进程。我国一方面要调整产业结构,使我们能够从基础原材料的生产向高端产品进行产业的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对于处理我们国家的特色资源,应该开发新的、先进的绿色化的技术,加大原始性创新,尽可能在过程制造业的生产过程当中增加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从源头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提高绿色化程度。我想,这应该是我们产业结构和技术升级的一个非常重大的、紧迫的任务。  [13:22]

 
 
 >>>相关链接
 
(C) 2008 扬州市电工技术学会 版权所有 管理入口 苏ICP备08018948号
地址:扬州市华扬西路196号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知行楼N530 邮编:225127
电话:0514-87098503 传真:0514-87098503 Email:yzes@yzes.org 邮箱登录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381号